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赵万和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学术论文】学书入门——赵万和书法系列讲座之一

2009-11-26 16:42:45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赵万和 
A-A+

  首先,来了解一下汉字的演进过程,从商代甲骨文到秦代李斯汇籀文创小篆至汉代又将小篆演变到隶书,汉末隶书发展成熟又开始由隶变楷,后张芝又变章草为今草,到魏晋南北朝真、草、隶、篆各类书体完备。应该说楷书始于汉末,盛于魏晋,代表人物有钟繇、二王,到了唐代楷书成熟并达到了高峰,一直通行至今,其代表人物有欧、褚、颜、柳,此时草书又有杰出代表张颠、醉素。书法自魏晋以后作为一个艺术门类逐步自觉形成。因此,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,我们应当很好地继承、学习。

  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,以毛笔为书写工具,遵循书写法则,用以表达书写内容可以抒发情感的点线造型艺术。因此,书法有法。千百年来前人已为我们总结并流传下来一套有完备系统的书写方法,是需要后人来尊崇和效法的。既然书的是法,这就要有强制的、必须遵守的规则。因此我们所说的书法的法,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:一是笔法,在书法的技法中被认为是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,而且是千古不易的,书法若没有笔法,便不成为书法,而只能是写字而已;二是字法(结体)即间架结构,是不同的形体不同的态势,不同的字体,不同笔划的文字因点画的连贯穿插而呈现出生动的姿态;三是章法,又称布局,是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的关系;四是墨法,即墨色的枯润、浓淡变化,这在行草中尤为重要(章法和墨法在第二讲再重点介绍)。

  书法既然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,照着学就行了,练熟了,就成了一种习惯动作,出手就是如此。反之,手法学坏了,改比学难。初学书法的人,应先从楷书入手,楷书写好了,才可兼习行书,既能真行,可以习草或涉篆隶,循序渐进,切不可急于求成,趋时近利。下面介绍几种学习的方法,仅供参考。学者可根据自己情况,善于学习,灵活运用。

  一、姿势

  1、两脚放平稳同肩宽,不要搁起或分得太开,并得太拢;

  2、头基本端正,微前倾,两眼距纸一市尺左右;

  3、上身基本正直,略前俯,胸距桌边一拳左右;

  4、右手执笔,左手自然按纸,身、肩、臂、肘松荡自然;

  5、执笔之手,略偏右,勿超出肩宽。

  注:大字站着写,书案不宜过低,一般在75~80公分。

  二、执笔

  兹介绍一种[五字执笔法](见附图)即、押、钩、格、抵。又名拔镫法。

  1、:用大指第一节紧贴笔管。力量的方向,由内向外。

  2、押:用食指第一节紧贴笔管。力量的方向,由外向内。这就与大指的力量相对。内外夹持笔管已定。

  3、钩:用中指第一节,次于食指钩住笔管。这样就加强了食指的力量。

  4、格:用无名指指甲稍向左外推出。

  5、抵:用小指次于无名指,以发生抵住的用处。这样就加强了无名指的力量。

  照以上方法执笔,那右手的形状,从外面看去,从食指到小指是层累相次而下,和大指相会,很象未开的莲花。但从里面看去,手掌和手指连成了一个象蒙古包似的穹窿。总之,从外面看是实的,从里面看是虚的,即指实掌虚。

  此外还有捻管法(站着写)、撮管法(在垂直面上写)、提斗法(榜书)等。(略)

  学会执笔后,写起来还要注意两点:一、手掌要竖起来。这样,手腕就起作用了;二、手腕要与桌面经常保持平行,腕平肘起。这样,笔就正直,挥写就自如。

  执笔的地位,亦即手执在笔管的什么位置,一般认为:写大字执高些;小字执低些。至于具体尺寸,是毋需规定的。因各人的情况、习惯不同,是不能统一的。

  作书大字必须悬肘,中字必须悬腕,小字可以枕腕。

  执笔过紧过松都不好,只要使得上劲即可。必须知道,表现在点画上的力与力学上的力量两个概念:笔力的力,点画的线条形态在视觉上给人以一种力度的感觉;力学里的力,则是指可以做功的力。若写字用力的大小等于笔力的大小,那末,书法家是非大力士不成了。

  三、用笔

  介绍八种基本点画(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捺、挑、钩、折)用笔。见[示意图]及[图注说明]。

  图注说明:

  1、逆势起笔。虚(笔不着纸)、实(笔着纸)均可,起取势、藏锋作用。

  2、横画直落笔,直画横落笔,起铺毫作用,又叫切入。

  3、行笔。铺毫后,将锋拎正,虚提而行。令笔心在笔画中行。

  4、回锋收笔。行笔至画末,用[提、按、回收]三动作使尾部圆满。

  5、提笔空收,起约束作用。

  6、铺毫后迅速平出。

  7、略驻,铺足毫,渐提笔右行。

  8、钩出前,笔略提再按下,随即迅速乘机平推出锋。

  9、转角处提笔换锋,再背势方折而下。

  10、转折处提笔换锋,向下渐渐转锋渐按下行,亦称[暗转]。

  汉字的点画不止八种,但只要能掌握这八种基本点画,融会贯通,也就什么点画都解决了。比如[戈法](乚),它与[竖钩](亅),只是方向、外形不同,用笔是一样的;[浮鹅钩](乚)是[竖]加[横钩](),只要在两笔连接处加上[提按]换锋即可;相同的,写[绞丝旁]也只要在转折连接处加上[提按]换锋即可。

  从表面看,每个书家、每本帖的点画外形都是不同的,其实,用笔的原理都是一样的。所以,基本点画掌握了,就掌握了写字的关键,任何字都可以写。

  四、笔势往来

  字是由点画组成的。前面讲的是点画的单独写法,在写整个字的时候,点画之间应有上承下接,相互呼应的关系存在,否则写出来的字易散。这种关系的产生,是与行笔路线有关。这种行笔路线,称之为[笔势往来]。

  下面用两个例子来说明,怎样运用[笔势往来]的道理来写整个字。

  例一:

  写一[三]字,不能照[图一]所示用笔,一笔笔断开来写,应按[图二]所示[笔势往来]用笔路线来写。即第一横回锋后,随即走图示笔势往来路线连着写第二横。这笔势往来路线在纸上留下的线条,称为[牵丝]。这牵丝在正书里,绝大部分是虚的(笔不着纸),看不见的;在行、草书里则虚、实参见。若是实的,要与点画有区别,应明显地能分辨出是牵丝还是点画?这牵丝对第二横来说,也同时起着[逆势起笔]的作用,可接着铺毫、行笔。第二横回锋后,又随即走图示笔势往来路线连着写第三横。

  例二:

  写个[大]字。第一横写毕,即按图示[笔势往来]路线去写[撇]。为什么笔势往来路线是走远路而不走近路呢?这是因为楷书下笔都有一[铺毫]的过程,若走了近路即无法铺毫,故必须是走图示路线(行、草书可以灵活些)。再则,这路线必须是圆弧形的(前例是直线,情况不同),因为圆是连续性的、连贯的,折线是断的。同样,一撇写毕,也必须按图示路线去写一捺。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:这样写出来的字,点画之间是有呼应的,是整体的。用[笔势往来]的方法去写一个字的道理是不难理解的;与前面讲的基本点画用笔方法也并不矛盾。通其理后,即可[举一反三],灵活运用。

  五、结字(结构)

  一个字怎样才能写得稳,写得美,是要善于安排的;另一种情况是:同一个字,十个书家写来十个样子,而却都是稳健优美的。这说明:字是有结构关系(点、画、偏旁的安排),而又是无一定格局可言的。要从临池实践中去找结构,光从[结字法]中去寻结构,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简言之,初学者只要照着范本上的字,认真仔细地学,天长日久,神而明之,必能解决结构问题。为了不使初学者太茫无依据,不知所措,附《黄自元结字九十二法》于后供参考:

  楷行书的结构原则:

  一是点画呼应。点画呼应是书法审美对结字的基本要求,楷书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是在有形无形之间。如果我们用笔熟练,挥洒自如,便能在笔势往来的运动中产生出变化自然的结构来,如果割断了笔势呼应,任凭精心安排、巧妙设计,这样写出来的字迹也象散沙一样,没有内在联系,零乱而不协调。

  二是重心平稳。这是任何一种书体结构的总要求,对于楷书来说,要求更高,它要求每一个字的本身重心必须平稳,否则失衡。各家书法为重心平稳而使用的方法很多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用笔特点,加以吸收采用。

  三是形态变化。形态变化是以“点画呼应”和“重心平稳”为前提的,否则只能变丑而不能变美,历史上的楷书大家,正是遵循这一原则,竭尽变化而自成一家。试比较欧字、褚字、颜字、柳字楷书,都有不同的结字特点,而他们的变化又都符合“点画呼应”和“重心平稳”这两条准则,使每个字的姿态而又非常优美。

  六、笔顺

  写一个字,哪笔先写,哪笔后写,谓之[笔顺]。笔顺有规律,但也不是死的,有很多例外([左]字先写横;[右]字先撇),只要[顺]即可。笔顺是书写过程中的事,已写成的字(指正书),是看不见笔顺关系的,因此笔顺很容易被疏忽、不重视,其实笔顺与写字的关系很大,如不顺的话,既影响书写速度,也影响点画、结字的写好。尤其是草书,笔顺与草法是统一的,不知笔顺是无法写的。

  笔顺,是在识字时应同时解决的事,故在这不必详谈,只简单地提一下一般规律和举几个例子:

  1、先上后下 如[三]字;

  2、先横后竖 如[十]字;

  3、先撇后捺 如[大]字;

  4、先左后右 如[朋]字;

  5、先中间后左右 如[水]字;

  6、先外后内再关门 如[回]字。

  七、临摹

  [临]是把帖放在旁边或对面,[依样画葫芦]地照着写;[摹]是帖在下面,上面用透明纸印着描。摹易得结构位置(结字);临易得笔意精神,两者各有优劣,可互补不足。儿童初学,可从摹入手;年岁稍长,则以临为主。初临者,可用[九宫格]或[米字格]以帮助掌握字的部位。

  选帖很重要。范本不好,固然学不好字;选不到称心的范本,也会兴致索然。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性,选择几种称心如意的碑帖临习,定会事半功倍的。

  初学书法,从唐人的大、中楷入手为宜,稍有基础,再学魏晋六朝。墨迹本起落笔、转折清楚,从墨迹本入手,可收效快些。

  帖选定后,要坚持临习,不能见异思迁;今天这帖,明天那帖地临,效果不好。学习的过程是波浪形的,在低潮时(感到学不会、写字不称手、兴致不高)要坚持。越过这一关,即是一大进步。学字务必先攻一家,有基础后再由约而博,攫取从长,自出新意。

  临帖要看得仔细,要能从掌握外形到理解内涵的笔势。初学一帖,先着重在点画,看它如何下笔,如何行笔,如何收笔。点画用笔掌握后,再重点移向结字。最好能默临得出来,印象就深了。临帖所写的字大小,不宜比范本小。但也不能太大,因为写大字和写小字的方法不完全相同。如明文征明写的小字与大字截然不同,其大字是黄山谷的,小字是自己的,也就是说,不能将文征明的小字当大字来临。

  大凡临习书法要经过这样四个阶段:

  1、读帖。刚接触一本帖,有的很容易理解接受;有的不那么容易理解接受的。这就要先仔细地研究此帖点画、结字,要能看到它的好处再去临它。若看不到它的好处;对它没有好感,是学不到什么的。

  2、求形似。唐孙过庭《书谱》里有[察之者尚精,拟之者贵似]两句话。就是说,初学者在尚不能辨其优劣,不得[法]的情况下,不能自作聪明,要老老实实地跟着写,要看得仔细,学得象。不能还没有学会走路,就想跑了。

  3、求神似。在既能形似的基础上,不能停留在表面上,而要得其内在精神。明董其昌所谓:[临帖如骤遇异人,不必相其耳目手足,当观其举止笑谈,精神流露处,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。]这是第三阶段。

  4、由约而博。前人有云[观百剑后而能剑]。拿学书来说,光学一本帖是不会真正理解书法的。要广收博闻,从[异中求同,同中求异],找其规律,博取众长,才能真正有所成就。

  然而,临帖是一种手段,不是目的,进去了还要能出得来。好象蜜蜂采百花之粉,酿出来是自己需要的蜜。艺术中要有[我]才是艺术,才能有创造发明。

  八、笔、墨、纸、砚

 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工具的优劣,足以助长或减杀我们用功所得的成绩。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工具的选择与保养:

  1、笔。毛笔大体上可分三类:硬毫(兔、狼毫等)、软毫(羊、鸡毫等)、兼毫(软硬毫互掺)。羊毫价廉、耐用,宜于初学。新笔到手,用时必须以冷水或温水(不能用开水,要脱胶)完全浸开(七紫三羊等兼毫不能全开)。写字已毕,必须立即洗净。即可延保笔的寿命,使用时又能如意。若每天作书,省得每天洗笔,亦可用铜笔套管套住。

  2、墨。磨墨写出来的字,色泽美,不褪色,可保永久。磨墨,墨要拿得正直,磨时要慢。墨怕风吹日晒,要放在盒内保存。为了节约时间,用墨汁也是一样的。现在各种书画墨汁很多,要选择稍好一点的,使用时可根据情况适量掺清水调匀即可。

  3、纸。纸的种类很多。宣纸是最适宜作书的纸,但平时练习不必如此讲究,用吸水的普通纸均可,如元书纸、毛边纸等。不吸水的光面纸不适宜作书。

  4、砚。砚与磨墨有关系,用墨汁关系不大。砚台是实用的东西,不必过好,普通砚台一块,决不致委曲一个大书家。当然粗的砚台,磨墨不细亦乏光彩,砚与笔一样要勤洗,不能有宿墨,古人说宁可三日不抹面,不可一日不荡砚,否则,墨液时间久了既暗无光彩,又会产生墨垢。

  九、楷书简述

  楷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,又称“真书”、“正书”、“正楷”等,它产生于汉末,盛行于魏晋南北朝,唐朝是楷书的顶盛时期,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进化而成的,楷书的开创和确定之功应首推钟繇。楷书因其体式方正、笔画平直、应规入矩、法度谨严,可以作为标准字体来练习,故而历来被作为学书入门的不二法门。

  楷书的分类,按字形大小可分大楷、中楷和小楷三种,从风格上可分为两个系统。一是南北朝碑刻,其中尤以北魏碑刻最著名,简称“魏碑”。二是唐代碑刻,又称唐楷,自唐代以后,楷书碑刻较少,只有宋代苏轼、蔡襄和元代的赵孟俯在楷书上有所建树,明清之后几乎无著名楷书大家,但明清小楷却卓有成就。所以楷书又可分为魏碑、唐楷和小楷三个类型。

  楷书的特点,从总体上看,楷书结体比隶书紧密,用笔也很丰富细腻,写起来也比隶书灵活便捷,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较好的一种书体,千年来一直是官方所采用的正式字体,也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大宗。我们常说的真、草、隶、篆四体,楷书居四体之首。

  楷书的结构,遵循重心平稳,起画呼应,形态变化的原则,在楷书的章法上,布白要求匀称,不宜大疏大密,虽然一字之内,笔画间有疏密之区别,但在整体上必须趋于一致方才协调,字距过大会显得松散,过密则觉闷塞。在楷书中的行气体现,既关乎用笔,又关乎字之大小的置阵布势,用笔生硬,缺乏连贯的笔意,自然就缺乏行气的贯通,结字千篇一律,大小布如算子,也将有损行气,在行草书中,笔意的连绵可以有形,而在楷书中起行讫更需要笔断意连的默契。

  楷书的墨法应做到统一、润泽,他不像行草书时而墨气淋漓,时而苍茫枯渴,因为楷书的书写速度相对慢一些,一笔一画都必须到位,如果用墨太枯则燥而乏润,用墨过湿则漫涣浑浊,使笔迹交代不清,破坏楷书法则。因此在书写前必须将墨充分调够,不使墨色前后有变,保持墨法润泽,否则淡则乏神,浓则无味。以上之方法的掌握,还得要多看古今优秀佳作,勤学苦练,学者自可心领神会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赵万和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